技術文章
紫外線加速老化試驗箱通過模擬自然環境中的紫外線輻射、溫度、濕度等條件,快速評估材料的耐老化性能,其試驗結果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材料使用壽命預測與質量判定。而試驗過程中,多方面因素均可能導致結果偏差,需從設備參數、環境控制、試樣處理等維度重點關注,具體可歸納為以下五大核心因素:
一、紫外線輻射參數的穩定性
紫外線輻射是老化試驗的核心驅動因素,其輻射強度,波長范圍與輻射均勻性直接影響老化速率與結果一致性。首先是輻射強度,不同標準(如 GB/T 16422.3、ASTM G154)對特定波長(如 UVA-340、UVB-313)的輻射強度有明確要求(如 0.71W/m2@340nm),若設備輻射強度波動超 ±5%,會導致老化速率過快或過慢 —— 強度過高易使材料過度降解,強度不足則延長試驗周期且數據失真。其次是波長范圍,若設備濾光片老化導致波長偏移(如 UVB 波段混入過多 UVC),會改變材料吸收的能量類型,例如對紫外線敏感的塑料,在錯誤波長輻射下可能出現與自然老化不符的開裂、變色現象。此外,箱內輻射均勻性也至關重要,若燈管老化、反射板積塵導致局部輻射強度差異超 10%,同一批次試樣會出現老化程度不均,無法準確對比材料性
二、溫濕度控制的精準度
自然老化中溫度與濕度會加速紫外線對材料的破壞,試驗箱內黑板溫度,環境溫度與相對濕度的控制精度直接影響老化機制。黑板溫度(模擬材料表面溫度)通常需穩定在(60±3)℃或(50±3)℃(依標準選擇),若控溫系統故障導致溫度波動超 ±5℃,會改變材料分子降解速率 —— 如高溫會加速橡膠的氧化老化,低溫則可能抑制塑料的脆化過程。環境濕度方面,多數試驗要求相對濕度維持在(50±10)% 或(90±10)%(如冷凝循環階段),濕度過低會減少材料吸濕膨脹導致的應力開裂,濕度過高則可能引發霉菌滋生,干擾老化結果判定。此外,溫濕度循環切換的時效性也需關注,若升溫、加濕速率過慢,會延長階段過渡時間,導致實際老化條件與設定不符。
三、試樣制備與放置規范性
試樣的尺寸精度,表面狀態以及放置方式是保障結果可比的基礎。首先是尺寸,需按標準要求制備試樣(如 100mm×150mm× 厚度),若試樣厚度偏差超 ±0.2mm,會導致紫外線穿透深度不同 —— 薄試樣易被輻射,厚試樣則表層與內部老化程度差異大。其次是表面狀態,試樣表面若有油污、劃痕或脫模劑殘留,會吸收或反射紫外線,例如油污會加速局部高溫老化,劃痕則可能成為應力集中點,導致過早開裂。放置方式也不容忽視,試樣需平整固定在樣品架上,與燈管保持規定距離(如 50mm±5mm),且相鄰試樣間距≥10mm,避免相互遮擋導致局部輻射不足;同時,樣品架若未水平放置,會使試樣表面受光角度不同,進一步加劇老化不均。
四、設備維護與校準頻率
設備長期使用后,燈管壽命、傳感器精度和清潔狀況的衰減會直接影響試驗準確性。紫外線燈管有固定使用壽命(通常 1000-2000 小時),老化后輻射強度會下降 30% 以上,若未及時更換,會導致試驗周期延長且數據偏保守。溫度、濕度傳感器需每季度校準一次,若傳感器漂移(如濕度傳感器誤差超 ±5%),會使顯示值與實際環境偏差,誤導試驗參數設定。此外,箱內反射板、冷凝水盤的清潔也很關鍵,反射板積塵會降低紫外線反射效率,冷凝水盤積水會導致局部濕度異常,這些細節若忽視,會逐步放大試驗誤差。
五、試驗程序與標準匹配度
關注微信